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生活 赣州 情感

谢氏“宝树”称号来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6 2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氏族人为何以“宝树”为称号?原来是有一段古的。

      话说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谢氏族人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谢安(公元320年-385年),他出身士族,40岁才踏入仕途,东晋孝武帝时,他位至宰相。当时,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决心南下伐晋以统一天下(中国)。

        孝武帝八年(公元383年),苻坚率领87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攻破梁、益、樊、邓等地(今陕西、四川、湖北的西北部),苻坚的大军来到了淝水,东晋危在旦夕,朝廷上下惊恐万分。谢安力挽狂澜,命令他的弟弟谢石、侄儿谢玄以及自己的儿子谢瑛率领8万子弟兵,在淝水抗拒强秦,这支谢家子弟兵以一当十,以百当千,大败苻坚的百万大军,并乘胜北伐,收复北方失地。“淝水之役”使东晋转危为安,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谢氏家族的声望如日中升。

         有一天,孝武帝驾临谢安府邸,在庭院中看到一棵非常雄伟壮硕的大树,便指着那棵大树对谢安说:“这就是谢家的宝树。”从此,谢氏族人便以“宝树”为称号(灯号)。

         另一说是谢安一门称贵后,五更早朝时,在朝房的一棵大树上挂满了灿烂夺目的谢氏灯笼,孝武帝看见了说:“这是真宝树呀!”此后,谢氏家族以“宝树”为堂名。


       谢氏旧谱序

       氏族之学难稽者久矣,君子必质诸世本者以其原于周官小史着姓之说理当可信不诬谢氏之裔**于奕帝则世本困安在哉。自申伯受封于谢其地即今汝南谢城是也,子孙遂以国为氏,宗支蕃衍蔓延藤茂于天下。若夷吾为汉巨鹿守,若衡世居陈留阳夏,晋太廉初任国子祭酒,来寓于越之始宁,衡二子曰鲲曰裒,鲲举为长史出字豫章,裒任太常卿,破赵有功封福录伯,自后,若尚任豫州刺史都督,军事领镇西将军,若奕为安西司马将军领州刺史掌督军事,若安始高卧东山录尚书事加太保赠太传,若石以破符坚功对南康郡公征西都督加尚书

       序

       赠司空,若朗任东阳守,玄领七州都督为前峰,淝水之功封康乐加散骑常侍,**亦以功封望蔡公加右仆射,赠司空,韶任车骑将军皆能匡晋安社稷无文武之伟器也,至于混位右仆射峻为会稽内史,灵运袭康乐公加散骑常侍廉秘书丞,密袭封建康候加吏部待即,惠连幼有奇才任京城守,超宗受义与太守加太传,庄为光禄大夫迁右将军,眺任尚书即,几卿为右丞转待御史,朏秘书监转尚书令,瀹为吏部尚书加左将军,皆旋踵任版益着声绩,于宋齐梁陈之世,时人论日谢氏自以降雅道相传景温景仁德素传美懋景先节义流誉方明行己逮及唐季有讳偃者凡四世,贞观初对策高第直弘文馆学士至我朝天禧末举进士官至工部待即翱又九世矣其弟翔入圣中举进士官翰林知制诰其孙卿材元佑初直秘阁兼转运使从子崇元符举进士仕翰林院直学士至四世孙谔干道末举进士官监察御史绍熙初擢为工部尚书自解组归杜门罔与世接暇则焚香瀹茗披阅图史以畅心目一日忽有水木根源之思,于是黏合始宁旧谱而续修之,以祭酒公为迁地之祖其宗派世系不敢妄附崇实录也书名爵纪事纪年所以别贵贱重出处也移从者书名流之者入其祠使其生有所会死有亦所归也,惟谢氏自受姓以来历世相传无所倚托而乱之者参考

       序年二

      始宁旧谱乏以微之矣始宁之间则本子夏阳令之会稽则祖于始宁祭酒公若上虞余姚山阴刻**诸暨台州东阳徽州南康之支则皆析于始宁世德之可**徽意备于史书传纪之何其盛哉尚书公相以华胃益能明谱谍于千载之余共用心之仁贤于流俗远矣昔者苏老泉作族谱引有一人之身分而至于涂人之叹余味其言而悲之今尚书公之续是谱**以续老泉之意为谢氏子孙岂可不体尚书公之意向忠之哉

      绍熙五年甲寅秋八月吉旦
       赐进士第文林即中书含人彭龟年谨序

      谢氏渊源考

        考谢氏渊源,始自周宣王五年(公元前八二三年),赐姓我祖,即申伯于谢城。「谢姓出陈留,会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谢,以邑为氏」。故太始祖申伯谢公本姜娃,炎帝之后,

       周宣王之舅,与尹吉甫出征侵****致果,出封于谢邑,其后以邑为氏。印今河南省南阳府唐河县是也。

       考稽史帝,生于姜水,以姜为娃,始制耒耜,教民务农,故号神农,以火德王,又称炎帝,尝百草以疗疾病,又立巿通货,故我谢姓:原为中国伟大的古圣,炎帝神农之光荣后裔也。

        炎帝至周武王封太公于齐国,凡一千五十六百年。齐太公望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其先世佐禹治水,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吕,吕尚其后也。尚尝穷困,年七十有二,垂钓于渭渚兹泉,三四三夜鱼无食,旋有异人指点,钧须细绘,茅饵,徐投,无令鱼骇,果得鲋鲤,。于鲤腹中得书,书文曰:「吕尚封于齐」,事殊神奇。寻文王出猎,遇于渭滨,与语大悦曰: 「吾太公望子久矢」、因号太公望。其所获非龙、非彪、非虎、非熊,有助朝业之卜验,乐载俱归,立为师。

         尚善兵权与奇计,使天下归周,武王时号为师尚父,平商后封于齐营邱,修政便民。同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太公受命得讨五侯、九伯之罪,齐由此得专征为大国,都营邱。

        太公卒: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卒弟静立,为胡公 (自太公及至五世皆反葬于周) ,徙都薄姑,同母少弟山有怨,杀胡公自立为献公,尽逐胡公子,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吾立 (武公九年,同厉王出奔居**,十年周室乱,廿二年周厉王卒。周室王立)。申伯公即武公弟也。

       家谱七大主要内容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 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 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 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 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 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 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
        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 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4) 故居/村庄图

        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谢姓 姓氏源流

        一、 姓氏源流

        关于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一下三种说法:

       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 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 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二 、郡望堂号

          堂号:

         1 威怀堂。

         2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3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为堂号。 ]

         郡望:

        1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2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3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4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谢氏堂号 

       谢氏自古相袭的郡望有二:【陈留】与【会稽】传续的堂号也有二:【东山堂】与【宝树堂】

       陈留是谢姓的发祥地,在现今的河南省陈留县。会稽则是秦代所设的一个郡名,位于江浙一带,是东晋谢姓家族的主要根据地。所以传自东晋谢氏家族的后裔大多以【会稽】为郡望,自河南分衍至其它地区发展的大多以【陈留】为郡望。至于【东山】可以确定是传自东晋的谢安,【宝树】则是传自谢安的侄子谢玄。

        谢姓 历史典故

          1乌衣望族:乌衣在江苏江宁东南。南朝宋尚书吏部郎谢弦微等望族居乌衣巷。见《宋书.谢弘微传。

          2凤羽名流: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之孙谢超宗,陈郡夏阳人。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补新安王国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嗟赏,谓谢庄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矣。”入齐为黄门郎。

          3江左称风流宰相:晋代宰相谢安,字安石,少时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每游必以歌妓自随,时人谓其为“风流宰相”。

          4程门重道学先生:北宋学者谢良佐,字显道,上蔡人。学者称上蔡先生。曾从程颢受学,后卒业于程颐。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在程门四大弟子。为学主“敬是常惺惺法”,为朱熹所称道。

        5治法轻能退谷:清代教谕谢金銮,字退谷,侯官人。乾隆举人。喜读宋儒书,博通传注。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等。

         6文章美若叠山:宋代进士谢枋得,字君直,弋阳人。号叠山。为人豪爽,观书五行俱下。好直言,以忠义自信。私谥文节,世称叠山先生。有《文章轨范》、《叠山集》。

         7赋志鹦鹉,风华袅蓝王之烟:南朝宋尚书吏部郎谢弘微之子谢庄,字希逸。七岁能文,文帝见而异之。叹曰:“蓝田生玉,岂虚也哉!”后随王诞后军谘议,领记室。元嘉中除太子中庶子。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遍招群臣为赋。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示庄。及见庄赋,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一亦之杰。”遂隐其赋。历官吏部尚书、紫金光禄大夫等。

爱上生活,爱上赣州生活汇!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这里赣 ( 赣ICP备15005349号 )

GMT+8, 2024-5-20 10:24 , Processed in 0.03045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